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功由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作出“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十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及“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年,更是开平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当前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三个圆满收官”的任务,开平人才工作紧密结合中心工作任务,拼搏竞进,攻坚克难,做优做强招才引智“开平名片”,打造转型升级的“开平样板”。
开放·引领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开平区围绕高层次人才集聚、基础人才支撑、用才主体激励、招引渠道拓展、人才服务优化等领域不拘一格引才,实现编制化引才164名;举办高端人才进开平活动10余场次,先后与张铁岗院士团队,欧阳晨曦、陆凡等28名国内外知名学者签订顾问聘用协议,达成人才智力合作项目29个,为加速推进东部崛起做出开平贡献。
高端·创新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而储之。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搭建好人才培育的平台,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鼓励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释放活力、挖掘潜力、持续成长,新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1家(全国共计20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级工业企业研发机构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省绿色工厂1家、省优秀民营企业1家,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省产教融合型企业1家,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建立完善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使命·担当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砥砺奋进,开拓进取。为贯彻落实市委“四个一百”活动部署,深入实施凤凰英才计划,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开平区聚力开展“四个一百”活动,持续借助京津人才智库优势,举办“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开平行转型升级专场”,进一步发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精品钢铁等领域智力优势,加速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新兴产业需求,举办“中关村高端人才开平行应急装备产业专家团服务重点项目专场”,邀请领域顶尖专家传经送宝,为开平区提速做靓应急产业“国字号”招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势能。
聚焦企业“卡脖子”技术,在“唐山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座谈会”上,促成中滦科技与张铁岗院士团队签订“皮带长距离集控系统”项目合作协议,产品投产后可弥补国内同类型产品空白,相同规模的项目可节约成本15%,年产生经济效益3000万元;助力东湖公司与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聚焦开放创新,在北京举行“四个一百进唐山”开平区产业承接招商推介会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和航天科技转化基地,着力于航空器帽罩和尾椎的研发和生产。在加速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拓展高新技术平台、完善区域创新系统、构筑成果转化高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厚植·情怀
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围绕贯彻落实“凤凰英才”计划,研究制定《开平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新政》。内容涵盖高层次人才激励、重点研发平台培育补助、创新创业基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等14项具体措施,比照市级标准,按照1:0.5的比例,做到“应奖尽奖”。不断加大重点人才关爱支持力度,实行“凤凰英才卡”持卡人员在区内享受公共服务优先待遇。先后为各类高层次人才协调创新创业资金200万元,解决亲属就业、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具体事项55件次,以感情留人,以政策留人,以待遇留人,让人才放心、安心、舒心,努力营造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在区相关单位设《开平区高层次人才备忘录》,进一步加强开平区人才工作基础性和信息化建设,动态掌握人才信息,为实现人才资源数据归集、信息共享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唱出开平人才好声音。组织开展“人才工作宣传月”,在专栏连续刊发《好风凭借力 扬帆正当时 开平区持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三个一批”厚植乡村振兴人才沃土》、《“三围绕”助推人才工作“三度”提升》等稿件7期,在省、市各类媒体发表人才稿件100余篇,人才工作舆论氛围日益浓厚。
未来·可期
千难万苦终不负,总把旧貌换新颜。美好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的记忆;奋斗的画笔,挥洒出梦想的华彩。2020,开平人才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大江大河奔腾向前,时代潮流势不可挡,我们即将挥别2020、迎来2021,历史的地平线上跃动着新的曙光,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时代的人才舞台必将绽放更多更精彩的人才故事。追逐梦想,我们勇毅笃行;叩问初心,我们任重道远。
2021,未来可期……